日前,從中國汽車中心網主辦的“第六屆中國汽車維修保養市場發展論壇”上得到消息,交通部、發改委等十部委已經確定出臺《汽車維修業指導意見》,這部以反壟斷為核心任務的法規將于8月份正式發布。
消息傳出,不啻三月驚雷,所有行業利益攸關方全部高度緊張,因為誰都明白,繼十年前《汽車品牌管理辦法》出臺以后,又一部將對行業產生革命性影響的法規即將實施。
以目前披露的內容來看,這部法規極大可能顛覆目前的市場狀態,并對未來十年乃至更久時間產生無比深遠的影響。后市場的各個參與者,要么被迫吐出吃得太多的肥肉,要么在等待多年之后終于能夠分一杯羹,總之重新一輪的洗牌已經勢在必行,贏家和輸家其實也已經浮出水面。
輸家之一:4S店
目前體制下,4S是最大利益者,借助壟斷了原廠配件和原廠授權維修的資源,基本壟斷了售后服務的正規渠道,每年獲得極其豐厚的利潤,即便躺著都能賺錢。新辦法出臺后,4S對零部件的壟斷將會打破,他們再也無法以壟斷原廠配件為借口,將本來只值300元的價格賣出1000塊錢,奔馳1274%的零整比也會徹底消失。
辦法的出臺還強迫主機廠將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,這將打破4S對正規維修的壟斷,使得4S以外的維修企業也能提供被官方認可的同質服務,而價格肯定比4S低得多,這將必然會大大分流4S的市場份額,更重要的是,極大稀釋4S的超額利潤。
輸家之二:主機廠
另一個輸家是主機廠,長期以來,主機廠利用政策保護,和4S結成利益同盟,壟斷了正規零部件和正規維修渠道,成為后市場的絕對統治者。僅通過高價向4S提供“原廠配件”一項業務,主機廠每年至少獲得上千億的利潤。新的維修辦法出臺以后,將打破主機廠對零配件的壟斷,使得零部件廠家可以繞過廠家,直接向4S及維修企業提供同質零部件,這將大大降低零部件的價格,并且極大稀釋主機廠的市場份額,使其利潤出現雪崩試下降。
而強怕主機廠開放維修信息,則使得主機廠 4S形成的維修壟斷被打破,也使得4S會逐漸擺脫主機廠的控制,主機廠被迫重新回歸制造廠的本來面貌。這些年主機廠吃了太多肥肉,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,適當的吐出一些,其實對主機廠更有好處。
贏家之一:非授權連鎖維修企業
那么有輸家就會有贏家,有利益受損者就會有利益獲得者,在主機廠和4S吐出了吃得過多的肥肉的時候,市場上也出現了四家利益獲得者。
在辦法出臺之前,非授權維修企業因為拿不到主機廠的授權,也無法獲得正規零部件,基本上處于二三線和替補的位置,只能等到車輛過保之后,才能從后市場分一杯羹。辦法出臺以后,社會維修企業一方面可以從零部件廠直接獲得高品質、低價格的同質零件。
一方面可以從4S獲得授權原廠部件(以前是不可以的)。在維修渠道方面,國家強制主機廠公布汽車維修信息,使得社會修理廠也能獲得和4S一樣的維修技術和能力,提供同樣質量的服務,并取得一個正式身份。如此,必將強烈刺激類似有壹手這樣的專業連鎖維修公司的快速發展,并且很可能會在極短時間內席卷全國。
贏家二:零部件企業
辦法出臺以前,汽車零部件企業生產的零部件無法進入正軌渠道,即便他們生產的零部件和4S出售的原廠部件完全一樣(原廠部件本來就是自己生產的),而且人家賣1000塊錢,自己賣500塊錢依然無法進入。維修辦法出臺以后,這種被動局面將會徹底打破,一方面低價格的零部件可以直接進入4S渠道,不必在經過主機廠扒一層皮。
更重要的一點是,這些零部件廠供給社會維修廠的同質零部件將會正名,獲得與原廠零部件同等待遇。這將極大促使消費者主動使用質量相同而價格低得多的同質部件,這對于零部件廠不啻一個極大利好。
贏家之三:進入后市場的互聯網
在維修辦法出臺之前,互聯網雖然已經大批量進入后市場,但是因為規模最大、利潤最豐厚的正規渠道完全被4S封閉,這些互聯網 只能在外圍火中取栗自相殘殺,并且因為外圍市場的高度分散,互聯網只能呈現碎片化發展,往往投入很大財力物力,收獲的不過一地雞毛。
正規維修市場和正規零部件的開放,使得互聯網獲得了一次極為難得的發展機遇,并且使得全國性連鎖維修企業的發展空間突然變得無比廣闊,或許2015年后半年,將是互聯網們大舉進入后市場的黃金時間。
贏家之四:1.6億車主
長期以來,因為主機廠4S壟斷后市場,往往使得消費者處于兩難境界,要么花費遠遠超過正常價格的代價,獲得4S提供的正規服務,要么花費很低廉的價格,獲得沒有保障也不被廠家承認的體系外服務。在兩個極端之間,消費者成為風箱里的老鼠和鏡子里的豬八戒。
維修辦法出臺以后,隨著4S對后市場壟斷的打破,必然導致維修和配件價格下降。此后,消費者既可以在4S享受比現在便宜得多的服務,也可以選擇社會維修廠以更低價格享受和4S同質的服務,而大批互聯網的進入,意味著更多高效率、低價格服務的普及,1.6億車主無疑是最終的受惠者。